春風又綠遼河岸。作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沈北新區稻蝦綜合種養基地內,千萬尾小龍蝦苗如同點綴田間的“紅寶石”,既續寫著“南蝦北養”產業傳奇,更暗藏著我區農業智能化轉型密碼。
一、生態共贏:稻蝦共生孕育“雙優品質”
在綠色發展戰略指引下,玉蘭農業創新“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模式,通過稻蝦共生實現糧漁共贏。產出的“蝦田米”晶瑩剔透、稻香濃郁,獲綠色食品認證;小龍蝦肉質緊實、氨基酸含量高,8錢以上大蝦達65-75元/斤,每畝綜合增收超2000元,成為知名餐飲的“指定明星”。
二、科技破題:從“田間忙”到“指尖管”的智能躍升
玉蘭農業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省市農科院等科研機構,歷經六年攻關,突破三大關鍵技術。一是智能激光驅鳥技術。集成激光技術、先進傳感器系統、AI算法和自動化控制等信息技術,對鳥類進行非致命性驅趕。二是小龍蝦缺氧監測技術。集成溶解氧傳感器、小龍蝦缺氧狀態識別、在線數據實時傳輸等技術,自動識別、預警缺氧情況,為養殖管理提供科學決策支持。三是水稻主要生育期長勢監測技術。集成多光譜、無人機、遙感反演模型構建等技術,實現對水稻生育期長勢的全方位、精細化監控與管理。與傳統人工養殖相比,智能化種養大幅提升了養殖效率,蝦苗存活率穩定在95%以上。
三、智造未來:從“實驗室”到“產業鏈”的科技突圍
玉蘭農業與渤海大學共建的“小龍蝦科技小院”,正攻關蝦紅素提取等關鍵技術;6種風味預制菜的誕生,實現“活蝦直銷”向“精深加工”跨越。下一步,我區將多措并舉強化產業鏈條,依托“遼河水源頭”金字招牌,重點打造“盛京小龍蝦”品牌,積極認證稻、蝦“三品一標”產品,完善稻米加工、冷鏈物流等配套設施,推廣“線上訂單+蝦田體驗”新模式,優化“生態種養+精深加工+休閑旅游”三產融合發展格局,進一步提升稻田綜合效益,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春潮涌動處,科技正當時。在沈北新區的田野上,智能化轉型將把小龍蝦這一“紅火產業”轉化為村富民強的“火紅日子”,為鄉村振興注入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