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東半島最南端,有一座因海而興的城市,別稱濱城、浪漫之都,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現代海洋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遼寧省大連市,猶如一顆珍珠,鑲嵌在東北地區的最南端。在山與海的交融中,繪就了“汪洋萬頃青于靛,小嶼珊瑚列畫屏”的美麗畫卷。
大連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大連市在踐行大食物觀的實踐中,錨定建設農業強市的目標,積極整合城鄉資源要素,做優做強現代農業,不斷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加快探索農產品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新路徑,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返鄉創業,共同推動大連市鄉村振興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
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要踐行大食物觀,形成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多業并舉的產業體系,協同推進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畜頭肉尾”要求,大連市圍繞推動食品工業全產業鏈增值,加快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建立與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相適應的現代鄉村產業和食品工業結構,不斷增強優質原料保障能力。
因海而興的大連最出名的特色產業便是海參。大連市圍繞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統籌推進各產業集群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精深化發展,實現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其中,海參產業集群年產值超過200億元。
平島,位于大連市普蘭店區皮口街道西南1.7海里處,3萬畝的平島國家級海洋牧場便坐落于此。這里擁有世界公認的優質海參生長帶,并設有標準化有機海參加工中心和現代海參博物館。開車駛進島內,車窗兩邊的海參養殖景象盡收眼底,各種養殖設施錯落有致地擺放于水面上。
這些場景,對于大連鑫玉龍集團副總經理、海洋牧場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魏東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每年最忙碌的時候,魏東就會住在島上,和當地民眾一起,同吃同住,見證海參的收獲。
“我們公司的海參產業已經形成了全產業鏈的發展路徑,不僅有養殖和生產,加工和研發也是近年來公司的發展方向。我們的加工生產中心目前已擁有完善的產品體系,實現年加工1000噸鮮海參的穩定產能,可加工鹽漬海參、干海參、即食海參3大系列40余款細化產品。同時,我們成立了大連海洋大學鑫玉龍研究院,是與國內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設立的高級別海洋生物技術研究機構。”魏東說。
大連是海參、鮑魚、海膽、生蠔等多種海產品的原產地和主產區,享有“海鮮名城”“遼參之都”等諸多美譽。因此,以海參為代表的海鮮產業成為大連市的特色產業。過去十幾年來,大連市加快推進海洋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動漁業從“獵捕型”向“農牧型”轉變,科學發展現代海洋牧場,全力打造海上“藍色糧倉”。
長期以來,大連市的特色產業發展都面臨著產業鏈集聚整合力不強,真正全鏈深入融合的產業較少的困境。為此,近年來,大連市不斷推出創新舉措,在實踐中“趕考”,為解決這一問題而不懈努力。
“現實出題,我們‘答卷’,大連市農業農村局不斷做精做優特色產業、加快發展二三產業、創新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聚集資源要素,強化創新引領,全面構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生產、經營‘三大體系’。我們力爭到今年年底,大連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力爭穩定在900億元以上。”大連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