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夏季,荷蘭海洋資源與生態系統研究所的科學家們使用高頻率聲納(DIDSON)測定了艾格蒙海濱的風力發電場周圍魚群的密度。由于通常用于估測中層魚類資源量的調查船不允許靠近生產電力的風車,科研人員依靠粗略的估算確定該區域的魚類數量。
研究人員對通過雙頻識別聲納(Dual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ONar,DIDSON)得出的數據結果很滿意。在風力發電廠建造前的2003年,該所就已經對此區域的魚類數量進行了調查。為了監測風力發電場對中層魚類數量的影響,又于2007年(發電廠建成后一年)進行了調查。由于安全方面的原因,2007年的調查沒能在距風力發電場200米以內的范圍中使用調查船進行調查。
2007年所使用的回聲探測儀只能讓研究人員測量各風力發電場之間區域的魚群密度。而研究人員一直推測凸極電機周圍要比開闊水域中的魚群密度高。有了雙頻聲納設備就可以調查靠近風車柱子處的情況。從而收集到了風車柱子周圍大量非常詳細的信息。有時,甚至可以用DIDSON辨識魚的種類。
調查發現,研究人員的推測完全正確,在風力發電場200米范圍內圍繞風車柱子附近的魚群密度比開闊水域高37個百分點。但2009年夏季的調查沒能收集到足夠的魚群種類組成成分方面的數據,而研究人員推測在柱子附近主要有鲹魚和大西洋鱈,然而聲學調查的結果,主要魚種是玉筋魚、鯡魚。因此,在2011年必須再次使用DIDSON聲納作水聲學調查,最好能與捕撈數據相結合。
(本網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