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聯合國大會海洋工作組的海洋事務和海洋法開放式非正式協商會議(UNICPOLOS)上,深海保護聯盟(DSCC)遞交了一份公海捕魚國家為保護公海生態系統免遭公海底拖捕撈的毀滅性影響而采取行動的詳細報告。
DSCC的報告重點指出,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大多數海洋捕撈國家和地區性漁業管理組織(RFMOs)沒有有效地實施在2006年聯大會議上通過的有關決議。在北大西洋,南大洋和南太平洋的部分區域實施情況最佳,而在印度洋等其它區域則沒有實施。
在2004年,聯合國海洋事務和海洋法開放式非正式協商會議首次建議聯合國大會應呼吁采取緊急行動保護公海的深海生態系統免遭底層漁業的不利影響。2006年12月聯合國大會采納的決議呼吁所有國家和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護脆弱的深海生態系統,如海底山脈和冷水性珊瑚礁,通過執行環境影響評估,在海洋生態系統有可能出現脆弱的區域關閉公海底層漁業,確保深海魚類資源的長期可持續性。
決議進一步確定了截止期為2008年12月31日,到期時所有公海捕魚國家和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或者執行聯合國決議或者禁止在公海的底層漁業作業。
一些國家和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對底層拖網關閉了幾處漁區,但這些漁區的關閉大多數都是臨時的,都留有余地允許“科學性質的”或者“探索性質的”捕撈作業。大多數的公海仍繼續對底層漁業(尤其是底層拖網)開放,在海底山脈以及冷水性珊瑚礁,海綿和聚集深海魚類的類似生境的海區還可能在進行底層漁業作業。此外,DSCC的報告斷定大多數的公海底層漁業繼續迫使生長緩慢,壽命長的深海魚類和鯊魚種類不斷枯竭,因為漁撈作業已使得有些種類被認定為瀕危。
聯合國大會已安排在今年九月就各國及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所采取的行動的有效性進行評審,而在本周的聯合國會議上將對此安排進行辯論。
(本網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