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項研究顯示,在挪威從網箱上來的鮭魚直接在船上加工的現象在增加。從效率、魚類福利、魚品質量、疾病傳染以及衛生等方面考慮,這是一種非常積極的進步,但要求屠宰迅速,對魚不產生應急脅迫。
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等地,養殖的魚大多數都在船上直接加工。主要原因在于這些國家的養殖業規模與挪威相比并不是特別大,而且與大型的活魚艙船相比,船上直接加工投資成本較低。在船上屠宰魚,只需要在飼料投放船上有20-30箱子的冰和水,但需要有足夠的船員擊打鮭魚。因此這一方式可能最適合一天只收獲10-20噸鮭魚的養殖場。而在挪威,加工廠在往集中化大型化方向發展,人工擊打鮭魚勞力成本高,在挪威不是最佳選項。
但在挪威南部,運輸活鮭魚是件困難的事情。原因在于夏天溫度高,冬天溫度低。還有鮭魚遭受胰腺疾病侵害變得羸弱,在運輸期間會死亡,從而在經濟和魚類福利上帶來挑戰。因而,與挪威漁業和農業研究基金會(FHF)合作開始了一系列的試驗,對直接在船上加工鮭魚進行了評估。試驗顯示,小心擊打鮭魚頭部后需經過30多小時鮭魚才出現死后僵硬。與使用電和二氧化碳(歐盟已禁止使用)相比,鮭魚的去內臟或開片變得更方便,而質量和微生物指標和傳統屠宰相同。
業界對此項目相當有興趣,目前已有一些小型的鮭魚養殖場想要開始直接加工從網箱起上的鮭魚。整個項目預計在2010年夏天完成。
研究人員指出,在未來的若干年內,活魚艙船仍將是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但在船上直接加工來自網箱的魚這種方式也將會不斷增多。也許再過20年,屠宰和加工生產線都轉移到船上去了。
(本網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