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挪威nofima研究所與其它相關研究機構合作展開的“從大海到餐桌”研究項目,調研了延繩釣捕撈白肉魚類的整個價值鏈。nofima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和感官專家在分析了魚的質量后認為,延繩釣與拖網相比具有數個優勢。
首先,與拖網相比,用延繩釣捕獲的白肉魚類,其魚片肉質更白更緊。其重要的原因在于用延繩釣捕撈,魚是被一條一條釣上船,因此魚能更好地被放血,并且魚體所受擠壓損傷較少。反觀拖網捕魚每次有5到20多噸數量不等的魚堆放在甲板上,從而引起魚的擠壓損傷以及放血不暢。該研究所的感官和味覺兩個小組分別評估了用延繩釣和用拖網捕撈的白肉魚類的肉質,結果均顯示延繩釣捕獲的魚其肉質明顯較好。
其次,延繩釣捕撈產生的二氧化碳更低。該項目還對延繩釣捕撈大西洋鱈進行了完整的環境審計。對魚的制成品的碳審計分析顯示,用延繩釣捕撈大西洋鱈,到消費者餐桌的每千克大西洋鱈產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當量為2.35千克。與以前的拖網捕撈數據相比較,顯示同樣捕撈大西洋鱈,拖網捕撈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比延繩釣捕撈高三倍。即使進行非常仔細地評估,仍顯示在挪威海域的延繩釣捕撈,其能耗是在同一海域拖網捕撈能耗的一半。在挪威海域的油耗調研顯示,自動起釣延繩釣漁船捕獲每千克原條魚消耗的柴油是0.32升,而一艘普通的拖網漁船捕撈每千克原條魚消耗0.58升柴油,而拖網加工漁船則消耗0.72升柴油。近海圍網,魷釣等捕撈每千克原條魚消耗柴油0.21升。近海延繩釣捕撈大西洋鱈的油耗更低,捕撈每千克到達消費者手中的魚品所消耗的柴油僅為0.18升。研究人員還指出,采用網具捕撈產生的常見問題是網具常常會遺失在海中,進而遺留在海底,魚會游入網中造成死亡。
再者,延繩釣捕撈更可以進行選擇性捕撈且不與海底接觸。研究人員指出延繩釣的另一個優點是其不與海底接觸從而不損傷海底。延繩釣還是一種具備選擇性捕撈的捕魚方式,因此兼捕的魚類數量少。許多魚,如正在產卵中的大西洋鱈極少會上鉤,因此可改善其繁殖狀況。如果使用大魚鉤和魚餌,則小魚就不會上鉤。而研究人員還正在開發只讓特定魚種上鉤的餌料。目前已開發出只讓黑線鱈上鉤的餌料。這樣,就可以在大西洋鱈資源受到威脅,且捕撈大西洋鱈屬非法的海域,用黑線鱈餌料釣捕黑線鱈。
最后,在目前流行的魚類捕撈環保認證上,延繩釣也具優勢,是一大很好的賣點。對銷售的魚品進行環保認證是一個趨勢,也是今后魚品的一大賣點。將來的發展趨勢是消費者會更偏好于購買質量且更佳更環保的魚品。
(本網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