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2月20日上午,由天津市水產局組織,漢沽區政府、天津市海洋局、天津海事局、天津市財政局和天津中心漁港開發有限公司參加的“天津市2009年試驗性人工魚礁投放活動”在漢沽區大神堂外海舉辦。本次活動投放的礁體有兩種:圓管礁和星體礁,均為鋼筋混凝土構件,共計90個,建成試驗性礁區600平方米。
近幾年來,我市通過伏季休漁、增殖放流等措施,渤海灣的水生生物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復,但水生生物的棲息場所建設仍然滯后,海洋荒漠化的問題亟需解決,投放人工魚礁,開展海洋牧場建設,是實現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重要手段。
人工魚礁是人為在水域中設置構造物,以改善、修復和優化水生生物棲息環境,為魚類等生物提供索餌、繁殖、生長、發育等場所,達到保護、增殖資源和提高漁獲質量的目的。
本次試驗性投礁活動就是該項目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相關調查的基礎上,試驗性人工魚礁的投礁地點選在漢沽區大神堂外海。這里具備較好的海底底質條件,承載力達8~10噸/平方米,而且靠近天然的活牡蠣礁區,適合開展人工魚礁的建設,并可以輔助天然活牡蠣礁發揮生態作用。試驗性人工魚礁區建成后,將進行礁區管理、效果調查和礁區內的增殖放流等,這將有助于我市從中吸取經驗,為今后十年的人工魚礁建設打下基礎,更好地發揮人工魚礁建設在修復渤海海洋生態環境,促進漁業資源恢復方面的作用。
(來源:天津漁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