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日前召開的浙江省魷魚釣漁船建造檢驗管理交流會上了解到,浙江省對魷魚釣、蟹籠船、圍網船等漁船推行船型標準化并實施政府財政補貼的政策。
目前,浙江省在建魷魚釣漁船共計32艘,其中總長72.80米的赴西南大西洋作業的專業魷魚釣船2艘,總長65.53米的專業魷魚釣船5艘;總長50.50米的北太平洋專業魷魚釣船25艘。據了解,舟山地區還有52艘魷釣船已簽訂建造合同。
導致浙江省魷魚釣船大量涌現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是浙江省原有的魷釣船船型老化、尺度偏小、船齡偏高,船東急需更新建造新的魷釣船。
二是浙江省政府對遠洋漁船建造實施財政補貼政策,扶助、引導漁民淘汰老舊漁船,更新建造標準化、專業化漁船。據了解,浙江省政府對新造的魷魚釣船給予造價的10%的財政補貼(每艘船約80~200萬元),地方縣級財政也進行約10%的資金配套;以50.50米魷漁釣船為例,省政府提供80萬元的財政補貼,舟山市配套50萬元資金,縣區配套20萬元,共可提供150萬元的財政補貼;對72.80米的魷釣船,總的財政補貼金額達到400萬元。
三是實行漁船船型標準化。浙江省對魷魚釣船船型進行優化整合,浙江省漁業船舶檢驗局在省海洋與漁業廳和省政府的支持下,對魷魚釣船的船型尺度、總體布置及結構、艙室布置和設備配套等問題組織專家進行了多方面的優化論證,確立了三個船型,由政府財政承擔設計費用,兩家設計單位負責設計,定型后予以推廣。船型確定后不允許隨意改動,對按標準化船型建造的魷魚釣船由政府給予財政補貼。
政府財政補貼的投入,是浙江漁船標準化順利實施的主要原因。據了解,除遠洋漁船外,浙江省對拖網、圍網、蟹籠作業漁船及漁船衛生化改造等項目的標準化工程均已開始實施,同時對國內建造或改造漁船的主機也實施20~30%的財政補貼等措施,政府財政補貼政策對漁船標準化形成了巨大的推動力。
(來源:山東省海洋與漁業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