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29日,由漁機所主持的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淡水池塘工程化改造與環境修復技術研究與示范 (項目編號201203083)” 2016年年終總結會在上海召開。來自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漁業工程研究所、珠江水產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浙江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6家項目參加單位的專家和科研骨干共25人參加了會議,總結會由項目首席科學家、漁機所所長徐皓研究員主持。
2016年為項目實施的最后一年,項目組通過幾年的努力,制定了淡水池塘養殖小區選址、布局、池塘設施構建、水質凈化、生命環境優化評價等系列技術手冊6項,為我國正在進行的池塘改造提供重要技術支撐。研發形成“基于土著微生物培養”、“池塘生態基凈水技術”等、“復合人工濕地”等“植物-微生物-動物”實用技術17項,相關技術推廣輻射到江蘇、上海、廣東、福建、湖北、上海、浙江等地約65萬畝養殖池塘,有效降低了池塘中水體污染物含量,降低病害,提高魚類產量,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完善并構建了基于我國西北、長三角、華中、華南等不同地域特點的5種生態養殖模式,相關核心示范點運行養殖用水利用率提高60%以上,養殖污染物(總氮、總磷和COD)排放減少50%;綜合生產經濟效益提高10%以上。項目研究完成了立項時的既定目標。
徐皓研究員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總結,對各參加單位在人員組織、研究進展、階段性成果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給予了肯定。他指出,項目截至本年度已全面完成各項考核指標,接下來面臨結題驗收,各單位要充分重視結題驗收材料的準備工作,從項目經費審計和項目執行情況兩方面認真準備,爭取在2017年2月13日之前完成項目經費審計的工作,在3月28日之前完成項目執行情況材料總結工作,為在2017年4月舉行的項目結題驗收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