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動態
7月2日至6日,在“國信1號 2-1”深遠海養殖工船上,漁機所與青島國信藍谷公司圍繞船載艙養技術體系優化,聯合開展了為期五天的現場調研和技術交流。此次調研由漁機所所長陳軍與國信藍谷常務副總經理張璐分別帶隊,重點聚焦船載艙養模式在設備運行、養殖管理、產品定位及產業化路徑等方面的關鍵議題。
本次調研是推進雙方長期合作的重要舉措。雙方系統回顧了生產試運行階段發現的技術問題、實施的解決方案和取得的改進成果。通過優化投喂策略、細化魚苗適應性管理流程、優化艙內水質調控等措施,使船載艙養魚苗的成活率從試運行階段的65%提升至90%左右。今年春季生產,魚苗入艙后,成活率持續穩定在97%,充分體現了船載艙養技術體系的可靠性與穩定性,為實現規?;藴驶€產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
通過此次調研,雙方圍繞核心裝備運行數據分析與系統可靠性提升、養殖流程中標準化操作節點的提煉與固化、養殖產品的差異化市場定位與品牌建設、數據驅動的智慧養殖決策機制以及工船運行的成本控制與經濟效益模型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務實、可落地的改進建議與技術方案。雙方表示,將以本次調研成果為新起點,進一步推動深遠海養殖智能裝備系統迭代升級、養殖參數模型精細化構建、適養品種拓展和標準化體系完善,持續提升深遠海養殖工船船載艙養的技術水平、擴大產業影響力。
此次調研不僅是漁機所與國信集團基于所企合作平臺“深遠海養殖工程技術與裝備聯合研究中心”階段性工作成果的重要體現,更是推動養殖工船船載艙養模式從示范驗證邁向產業化實踐的關鍵舉措。通過此次工作形成的管理經驗和技術路徑,將為我國工業化海水養殖由試點示范向規模化、集約化、智能化轉型注入強勁動能,為落實海洋強國戰略提供堅實技術支撐。
中國漁船漁機漁具行業協會會長李杰人、漁機所首席科學家徐皓、深遠海養殖裝備創新團隊負責人崔銘超以及相關技術骨干和船上生產工作人員參加了此次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