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科協立項支持,中國水產學會承辦的“耕水牧漁,為漁業插上智能的翅膀”青年科學家沙龍在北京舉辦,漁機所劉興國研究員、田昌鳳、龍麗娜副研究員和劉祥勇博士受邀參加。

主旨報告環節,田昌鳳副研究員作了題為“水產養殖數字化實踐與思考”的報告,指出了漁業數字化的實踐核心是信息的數字化、管理的信息化和決策的智能化,介紹了水下雙目觀測設備,水聽器和生物傳感器的應用場景,并提出了對水產養殖數字化的思考。隨后,與會人員圍繞該報告內容展開了熱烈的交流研討。
自由發言環節,龍麗娜副研究員圍繞“數字漁業標準化建設是智慧漁業新技術產業化的重要支撐”這一觀點,指出需要盡快建立數字漁業的標準體系;其次,在數字漁業標準的制定上應進行充分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確保制定標準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時效性;此外,還需加強數字漁業標準的宣傳工作。劉祥勇博士就“發展深水網箱的新賽道,思考養殖漁業共性和非共性的技術研究”這一觀點,提出發展深水網箱要從疾病預防,疫苗開發以及益生菌研發等方面加強研究。
劉興國研究員作為沙龍對話專家,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向青年學者提供了指導意見。他指出,作為青年學者,應熱愛本職工作,明確研究方向和關鍵技術難題,避免大而泛地開展研究,腳踏實地地做好科研工作。
